首页  学校主页  学校要闻  院部动态  媒体聚焦  新闻专题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思想政治  学生活动  对外交流  人物风采  图说 
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奉献进取 只问耕耘

——记入选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的杨炳友教授

2017-12-21 13:53 本报记者 常滨毓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名单,我校药学院院长杨炳友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同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在药学院和他所在的中药化学学科,杨炳友宽厚随和的性格让身边的年轻老师和学生们感觉不到一点院长和教授的架子。可是,大家也知道,在科研、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中,他总是一丝不苟,严谨认真,恪尽职守。他说,无论科学研究还是人才培养,都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事业,需要以勤奋、专注和坚持,无悔付出。    

专注中药科研事业

杨炳友教授是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通过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破格晋升教授,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化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中药学学科后备带头人。中药化学学科是我校国家级教学团队、省重点学科、省优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省领军人才梯队535工程第一层次梯队、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在杨炳友教授的带领下,近年来,中药化学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多年来,杨炳友教授坚持以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经验为指导,开展中药性味理论研究、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中药创新药物研究。近年来,他主持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亦为近2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的主要研究和贡献者。他先后对20余种黑龙江产中草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共分离得到化合物1000余种,其中新化合物200余种。    

“当你从实验中分离获得一种新化合物,一种在世界上从来没有被发现和认识的新化合物,那种喜悦是没办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杨炳友说。但这种喜悦的获得却并非易事,需要经过漫长枯燥的实验过程,还要经历无数次的挫折甚至失败。或者正因为如此,成功的喜悦才会如此动人心扉吧。“科研工作没有什么秘诀,如果说有,那就是专注与坚持。”杨炳友经常对学生们说。    

他的博士学位论文《洋金花治疗银屑病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被评为2008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该论文是自199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设立该奖项以来,全国中药领域获得的首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也使我校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获此奖项的中医药大学。    

近五年,杨炳友教授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一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5项。近年发表文章181篇,其中SCI论文94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大会报告或特邀报告5次,获专利授权9项。    

倾心培育中医药人才

作为一名教师,杨炳友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授课,讲授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拓展学科前沿。近五年来,他主要承担中药学类专业主干课程《中药化学》等;主讲研究生课程《波谱解析》《现代光谱与波谱解析》等。此外还承担20名本科生的论文指导工作,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论文32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他坚持“中医药思维与科学思维培养并重”和“传承有特色、创新有基础、服务有能力”的教育教学思想与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作为中药化学教学团队主要成员、国家级精品课程主讲教师,他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作为教研室主任,积极带领教研室全体教师做好标准化教研室建设工作,积极开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科学开展课程教学设计工作;作为国家特色专业中药学专业的负责人,积极组织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改革工作。近来年,他率领团队以《中药化学》等中药学类专业主干课程为改革试点,理论课教学内容坚持与时俱进,快速更新;开展实验课改革,更新实验内容陈旧、手段落后的实验科目,增开创新性试验和综合性试验;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型课程考核模式,科学客观评价学生的智能水平、创新能力、进取精神和人格品质。    

近五年,他主持并完成了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等中医药类专业课程考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组织申报并建立了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中药高等教育研究基地,获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2014年《中医药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作为一院之长,他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学工作任务,走进教研室,共同参与教学研究、集体备课,走进课堂听课,督促课堂质量的提升。2015年,药学院获得中组部、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联合授予的“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学院近年来还先后获得“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以自身所学服务社会,报效国家,是杨炳友教授一直以来很朴素的理想和追求,他也一直在为此而踏实付出。在省有关部门和学校的统一部署下,他率领药学院科研团队积极参与构建全省生物医药学科群,以提升黑龙江省中药新药创新能力和保障全省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力打造生物医药技术平台、信息平台和活动平台,对加快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骨干,他立足于黑土地特有的中药资源,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大兴安岭地区及一些省内企业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北药综合性开发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立足于东北区域丰富中药材资源,杨炳友率团队以道地药材的非药用部位和民间用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应用基础和创新中药研究。为实现以扩大药用部位和药用植物来源为突破的中药资源多元化的开发和利用,对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的五味子藤茎、接骨木、线叶菊、黑水缬草、南柴胡、东风菜、银线草、类叶牡丹、卫矛等民间用药或非药用部位进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评价和作用机理等药用基础性研究,为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药创新制剂提供不可或缺的科学依据。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要求,完成了接骨木、线叶菊、黑水缬草、类叶牡丹等中药5类新药的全部临床前研究工作。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