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23日电(常滨毓)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入选全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其中学校入选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药学学科入选国际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两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中医药三个一级学科全部进入省“双一流”建设名单。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学校加强顶层设计,不断更新建设理念,努力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产出一流科研成果、开展一流社会服务,以“双一流”建设引领学校创新发展,探索一条中医药大学的特色发展之路。
以一流学科引领一流大学建设
一流学科在一流大学建设中具有龙头地位和支撑作用。在去年年底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学科获评A+ 等级,成为全国获评“A+”学科的三所中医药院校之一,也是省属高校中唯一获评“A+”学科的高校。该校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四个主干学科在全国分别处于百分位的前2%、20%、30%和40%,显示了学科建设的坚实基础和深厚积淀。学校师生在感到喜悦和鼓舞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遴选评价标准,自身还存在很大差距,面对全国中医药院校激烈的竞争形势和全省人民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期待,学校“双一流”建设任务依然艰巨,片刻松懈不得。
为此,该校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决心,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围绕国家特别是我省发展战略需求,以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为主体,构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中医药行业发展趋势、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学科体系,构筑优势特色学科发展高地。校长孙忠人表示,学校要充分发挥中药学一流学科建设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健全学科生态体系,从而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优势学科的同时,积极为药学、护理学等学科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其振兴升位,进入前列。通过多学科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相互支撑,提升学校的学科整体水平,实现从一个一流学科到多个一流学科,从国内一流学科到国际一流学科,最终实现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
育人为本,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人才培养既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流大学应该培养一流人才。本科教育是培养一流人才最重要的基础,本科教育质量彰显一所大学的人才培养水平和办学特色。近年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加强本科教学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教学奖励、职称晋升、教研结合、科研反哺教学等一系列长效机制保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该校还创建了国内领先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内部保证与外部监控相统一的中医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推行评教、评学、评管、督导监控“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全程监控机制,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根据新形势下中医药事业和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出“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重实践、强能力、广适应、高素质、有特色”的思路,于2016年开展了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专业分类指导,优化课程结构,构建融汇贯通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明确专业定位,凝练专业特色,努力实现“夯实基础,突出特色,重视实践,培养能力,激励创新,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
该校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强调以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为目标,重点实施中医人文素质提升计划,着力学生价值塑造、人文素质培养和中医药思维养成;实施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重点优化培养方案,深化课程改革;实施临床实践能力提升计划,重点打造临床实训平台,建立教学模拟医院;实施人才培养质量保障计划,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创新创业能力提高计划,搭建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平台。
当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师生正在同心协力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评建工作。审核评估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全面体检,是一次严峻挑战,也是提升质量的重大机遇,是夯实“双一流”建设基础的重要契机。学校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制定并出台《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凸显专业特色,提升专业水平。同时,以“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人才强校,建设一流人才队伍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结构、质量、效益转变,高校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将突出集中在人才的竞争。可以说,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支撑和根本保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党政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广聚人才的极端重要性,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狠下功夫、大做文章、务求实效。
学校党委2012年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投入资金1735万元,重点支持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12人。几年来,学校科技创新实力稳步提升,学术论文水平大幅提高,科研立项和成果获奖数量逐年攀升,这些都与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密不可分。2018年,学校在全面总结“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一期完成情况的基础上,预算投入资金3000万元,启动二期遴选工作,院士后备人选的经费支持力度由200万元增加至500万元,优秀领军人才的资助名额由原来的10人增加至20人,通过加大支持力度,努力建设一支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创新人才队伍。此外,学校还单独设立了“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目的是尊重不同类别教师成长规律,为不同特点和专长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职业发展提供空间、创造条件,让他们成为学校的有用之才,让每一个为学校付出劳动、作出贡献的人都得到尊重和认同,让各种岗位各类人才各尽其职、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形成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以一流科技创新能力为龙江作出一流贡献
“双一流”建设不只是获得一项国家基金、发表一篇高水平论文、产出一项重大科研成果那般简单,是涉及学校方方面面以及未来荣辱兴衰的战略工程,既要有一流的科研成果,也要有一流的学术声誉,还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真正作出一流贡献。
作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多年来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位于全国同类院校首位。学校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中药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方剂配伍规律、针灸作用机理研究和中医药治疗内科、妇科、肾病等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此基础上,该校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协同创新战略,着力提高基础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深化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学校科技发展的战略性跨越。重点围绕中药学、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学科群建设的需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加快推进中药创新药物及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平台、中医临床优势病种研究平台、中药药性与方剂配伍理论研究平台、非药物疗法传承与创新研究等四大平台建设,使其达到国内外学科前沿水平。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瞄准中医药科技前沿,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孙忠人校长表示,下一步,学校要依托中药学科群优势,联合企业共同解决行业关键技术瓶颈问题,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全产业链各环节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中医、中西医结合在健康中国、健康龙江建设中的独特优势,深入推进中医药服务由医疗为主向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领域拓展,不断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疑难杂症的能力水平,加快建设“哈南医养结合”新型医养服务机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医药人的使命担当,加快推进中医孔子学院和海外中医药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对外中医药医疗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传播等工作,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立足地缘优势,依托中俄生物医药论坛、中俄中医药创新发展联盟等平台,进一步加强中药学、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学科与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的战略合作,将国外优质资源有效融入教学和科研全过程,引领师生开阔国际化视野、研究世界问题、拓展国际合作,努力实现在教育教学、科技创新等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逐步成为在中医药学科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大学。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