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黑龙江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第十届黑龙江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推选活动结果日前揭晓,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辅导员冷德生荣获“黑龙江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并代表该省参加全国评选,成为“第十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
冷德生2004年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毕业,留校担任辅导员,一干就是14年,现任学校第二临床医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第一学生党支部书记、副处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也是学校从一线辅导员岗位成功晋升副教授的第一人。
做陪伴学生成长的“守护者”
学了医学专业,却没有当医生,但冷德生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14年来,他累计带过的学生达1800余名。早些年毕业的学生,很多都已经成长为优秀的青年医生、临床科研工作者,成为他们所在医院的中坚力量。“学生是中医药事业的未来”,冷德生说:“能够陪伴和守护一批批医学生的成长,我感到深深的自豪。”
虽然没有在临床一线亲自治病救人,但冷德生用自己教书育人的无悔付出,同样为中医药事业做出了贡献。而且,学过的中医理论知识也没有浪费,他把它们用在了学生工作中,逐渐摸索出既能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又很适合中医院校学生的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
中医治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冷德生带过的学生们都说,作为“我们的老中医”,冷老师为学生做的,比这“四诊”还要多。平时,他既是全科、全天候的保健医生,也是同学们的心灵治疗师;而当同学们遇到难题时,他总能开出“良方”,带领大家走出困境和迷茫。对这样的赞誉,朴实的冷德生只是憨厚地笑着说:“‘老中医’可不敢当,我只愿能尽心尽力在同学们成长的过程中充当一名合格的守护者。”
一个辅导员的“望、闻、问、切”
中医学在数千年实践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预防医学的精髓,“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科学性、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学中医专业的冷德生对此深有体会,他也努力把这种体会和感悟与自己从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他认为,“治未病”思想不但可应用于治病救人,还可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特别是中医专业学生,由于学生本身具备传统中医哲学理念和思想基础,将其熟知的“治未病”预防治疗思想具体运用到学生管理中,不但可有效预防学生违纪行为,还能激发学生主动配合学校管理的意识,同时加深学生对传统中医哲学理念的切身体验,引导学生巩固专业思想、促进专业学习。
所谓“治未病”,就是对学生的任何问题都要争取提早发现、提早介入,努力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冷德生说,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来做学生工作,“望”就是要观察学生的状态变化,了解他们之所思、所忧、所急、所需;“闻”和“问”,就是和学生做充分的交流,既要倾听他们说的话,也要在交流中了解他们是不是有不好开口的心事;“切”就是要找准问题之“脉”、心灵之“伤”,开出爱之“良方”。特别是一些来自贫困或者其他情况的特殊家庭的孩子,他们往往有些自卑、封闭,对这样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这样才能尽早发现情况,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
一名单亲家庭的同学平时独来独往,不爱与人交谈,在一段时间里还出现了一些异常的行为,一直关注他的状态的冷德生立刻安排班级干部对他进行监护,同时与他的母亲取得联系。他的母亲是农民,父亲早逝,母亲为了让他的户口能落在城市,重组家庭,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20多岁的残疾人,全家的生活仅靠继父不到千元的工资维持,非常拮据。这一切给这位同学带来了极大的心灵创伤,使他陷入了越来越严重的自闭之中。冷德生耐心细致地与学生及家长沟通,建议他休学及时治疗,并将他送回家。这位学生被确诊为精神疾病,休学在家接受当地医疗机构的正规治疗,并在一年后终于康复了。治疗期间经常打电话鼓励学生的冷德生,及时帮助学生返校复读,并为选择陪读的学生母亲和继父联系到租住的房子,还帮其母利用做凉粉的手艺开了一个小吃摊,解决了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和后顾之忧,让学生可以安心学习。在冷德生坚持数年的关心照顾下,这位学生的生活逐步走向正轨,不仅顺利毕业,而且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医生。
14年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冷德生就是这样默默坚守着一份爱的承诺,用心呵护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积极探索学生工作新思路
冷德生深知,古今名医的精湛医术无不来自于经年累月的学习、磨练和临床实践,同样的,想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合格的守护者,有能力及时提供学生所需要的各种帮助,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多年的学生工作中,他勤于思考,不断探索,研究分析新时期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规律,遵循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根据不同阶段、类型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引领工作,积极探索学生工作新思路。
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冷德生打破专业、班级的限制,组织学院各年级、各专业有“提升自我”志向的同学,以自愿加入的形式共同创建一个新的课外实践班级——“志行班”,通过组织同学们开展晨读、晨跑、晨练、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讨论、读书交流、主题演讲、团体训练、实践考察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引导大家在“强健自我”“丰富自我”“拓展自我”“提升自我”等四个方面加强自我能力培养,以达到自我成长的目的。目前“志行班”已经开班4期,学员达500余人,并且学员综合素质提高十分明显。
紧跟时代步伐,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冷德生作为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第一时间组织学生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小组,以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网络学习和主题研讨相结合、专家辅导和学术论坛相结合、撰写学习心得和主题汇报相结合等4种方式,每周定期在党员活动日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同时,设立小组学习图书室、创办微信公众号,组织学员开展参观党史馆和烈士纪念馆等主题参观学习活动,开展“学生党员下工厂”主题实践日活动,探索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社团,通过学生党员的引领带头作用逐步覆盖入党积极分子和所有普通同学,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入脑入心。
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载体,提高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14年来,冷德生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百余次。他指导的学生志愿服务团队获第四届、第五届黑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
以创新创业工作为导向,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他指导的学生团队多次获得全国全省各类科技创新和创业项目比赛大奖,有2个学生团队还注册公司并入驻学校大学生创业园,现已有设计研发的膳食纤维产品成功上市。
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趋势所在,也是冷德生为自己确定的努力方向。工作之余,他一直坚持学习与学生工作有关的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就业指导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并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研究。近年来他先后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7篇在科技核心期刊发表;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4部;主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项、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全国中医药院校学生工作研究项目1项,多项研究成果获奖。(常滨毓 杨志云 李博宇)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18年5月21日 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