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主页  学校要闻  院部动态  媒体聚焦  新闻专题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思想政治  学生活动  对外交流  人物风采  图说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正文
 
【中国中医药报】孙申田:坚定中医自信,倾心育人传国粹
2018-01-19 13:08  

 

 

图为孙申田在为患者针灸。    

不久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孙申田教授以个人名义向学院捐资100万元人民币,创立青年人才培养基金,用于扶持和鼓励青年一代传承创新中医药事业。在捐赠仪式上,孙申田与学校师生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讲述了捐资创立青年人才培养基金的初衷。他说,我不是财富上最富有的人,做出这样的选择,源于内心的一种感恩之情,感谢学校的教育培养,为自己今天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感谢学校提供的人才培养平台和学科团队的团结奋斗,感谢家人无条件、无怨言地支持自己圆这样一个回报母校的愿望,圆这样一个为曾经奋斗过、创造过的事业继续做出贡献的愿望。    

孙申田2017年获评首届“全国名中医”,此前,他于1994年被评为首届“黑龙江省名中医”。除了名中医的称号,他还有一个患者口口相传的响亮名号——“孙一针”。行医50余载,他创新头针疗法,善用独特“孙氏针法”“孙氏腹针疗法”治疗各科疾病,用银针治愈患者无数;从事中医教育50余载,他致力于学科建设,培育优秀中医人才无数。他以坚定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自信诠释了一代中医人执着中医梦想,弘扬国医精粹的决心与自豪。    

结缘中医 发愿解民疾苦

1939年3月,孙申田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16岁时,因两膝关节红肿入绥化铁路医院住院治疗,月余病情未见好转,后回到呼兰县求知名中医进行诊治,中药治疗半月后得以痊愈。这次经历让他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要学习中医救死扶伤。    

1956年,孙申田考取牡丹江卫生学校中医专业,1959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黑龙江中医学院学习。很多学员觉得学习中医过程枯燥乏味,孙申田却一头扎进中医经典觉得博大精深,意趣无穷。    

1963年是对孙申田从事针灸专业影响极为重要的一年。他在天津中医学院研修针灸临床,当时天津中医学院是全国中医院校最早把针灸科独立出来并设独立针灸门诊的院校。在研修期间,孙申田有幸师从著名针灸前辈于伯泉、曹一鸣研习针灸经络理论及针刺手法。于伯泉对中医学造诣颇深,博览群书,尤偏爱《黄帝内经》《针灸大成》,常一卷在手,细心玩味,孜孜以求,其条文和歌赋可脱口而出。“不做徒手门户的粗工和书本的奴隶”,于伯泉放在口边告诫学生的话语时至今日仍然给孙申田很深的影响,所以他每读经典时都坚持将各家所长反复细心实践于临床,并总结出自己的见解,既博采众长又独树一帜。    

开放包容 创新思维“三结合”  

孙申田结合北方地区多发脑病特点,组建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个针灸神经内科病房,系统地把中医、中药、针灸疗法引入神经内科学领域,创建了针灸学新的临床、教学及科研模式。从医至今,他共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十余部,获省部级、厅局级科研奖项20余项。    

从多年的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孙申田总结出“三结合”学术思想。一是“重诊断、精辨证,中西结合”。在临床实践中,他认为中西医两种诊断各有千秋,中医的发展一定要吸收现代自然科学之所长。他认为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和先进的检查手段,有助于明确疾病的诊断,中医药从中介入恰恰又突显出中医辨证施治之精髓,遂主张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创新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新医之路;二是“精针灸、熟方药,针药结合”。他认为“针灸中药、各有所宜”。一名合格的针灸医师必须精熟针灸学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灵活运用经络辨证等手段,进行正确的选穴配方与手法操作,还应熟练掌握中医辨证遣方用药,当针则针、当药则药、当合则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三是“继传统、求创新,古今结合”。应虚心学习传统中医理论和广泛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在反复临床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和创新。从而,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使传统针灸学研究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临床中,孙申田创新了头针疗法,善用独特“孙氏针法” “孙氏腹针疗法”治疗各科疾病。他通过“经颅重复针刺运动诱发电位研究”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从实践与理论研究证实了大脑机能定位与头皮对应关系选穴正确性,强调手法与疗效重要性,扩大了头针疗法治疗范围;首次证实了头穴对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作用,他主持的针刺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研究,从周围神经损伤、脊髓、脑研究,客观证实了针刺促进神经损伤修复作用机制。    

言传身教 倾心育人传国粹  

每天坚持出诊,已经成为孙申田习以为常的生活。早晨8点刚到,身体略显不便的他就在学生的搀扶下来到自己的诊室。这时的患者已经挤满了诊室,可都井然有序地等待孙申田施针。每天百余患者,两三千根针灸针,对于已近80岁高龄的他,却从未显得吃力,提插捻转,行云流水一般,快手、果断。问诊、针刺的同时,孙申田就与学生互动交流,分析患者病情,讲解针刺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一个患者的治疗就是一节生动的临床实践教学课。孙申田要求学生非常严格,要有仁爱之心、不得有懈怠之心,要有中医职业自信、不得妄自菲薄,要务实求进、不得好高骛远,这也是他自己毕生坚守的信条。    

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孙申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医药优秀人才。他认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扬,重点在于培养青年一代树立中医药的职业自信和积累丰富临床经验。在黑龙江省针灸学科建设初始,孙申田就大力提倡要“继承与创新针灸”,为此,他大胆提出在黑龙江中医学院针灸学专业课程设置上,除了要以中医针灸学理论为主,设立《经络学》《腧穴学》《针灸治疗学》《子午流注针法》《针灸医籍选》等作为主要课程以外,还在全国中医院校率先设立《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及《神经病学》课程,亲自撰写《神经系统疾病损害定位诊断及检查方法》一书,并亲自讲授。1995年,孙申田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孙申田常说:“振兴中医药事业,不是几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代一代人接力奋斗的共同事业。”如今,经他亲自培养的66名博士、68名硕士和9名学术传承人,遍布国内外,在中医药领域卓有建树,但孙申田却依然淡泊名利、卑以自牧。他将50余载以来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进行总结整理,形成了《新编实用针灸临床歌诀》《孙申田医案精选》《孙申田针灸治验》等著述,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医者仁心 大医精诚报家国  

半个多世纪,孙申田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医生使命,恪守“大医精诚”的中医古训,将守护患者健康置于至高位置,不问贵贱贫富,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他常常对学生说,“我们治疗的是一个患者,可一个患者影响着一个家庭,家人健康,家庭才会和谐幸福,社会才会稳定,国家才能富强。医者仁心,同样可以让天下平。”    

患者张加平的家庭经济状况十分困难。蛛网膜下腔出血出院后,仍进食进水呛咳,肢体活动不利,口齿不清,伴有精神障碍,经常打骂家人。孙申田采用头穴针法治疗后,一次症状轻,两次症状大减,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得以痊愈,孙申田还减免了张加平的医疗费用。痊愈后的张加平重新投入工作,他亲笔给孙申田写来感谢信,对救命之恩和挽救家庭之恩表达由衷的感谢。    

《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和《中医药法》等相继颁布实施,令孙申田十分激动,他说,要感谢党和政府,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中医药的发展迎来新的历史阶段,中医人更应该薪火传承,为服务百姓健康作出更多的贡献。为此,已从古稀之年迈向耄耋之年的孙申田,亲笔写下“扬鞭更出夕阳照,愿做识途马蹄轻”的诗句自勉。(刘效姬 常滨毓)    

来源:2018年1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6版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