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挖掘整理中医整体康复、辨证康复文献,引入现代最新康复功能观及组织再生论,系统总结和评价中医康复方法与现代康复技术的优缺点——由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及重点学科康复学专业带头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唐强教授提出的“针康同步、动态治疗、整体康复、辨证康复”的脑卒中康复新策略,近日获得首届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作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是现今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也是三大疾病中发展最快、恢复最慢、死亡最多、致残最重的病种。脑卒中的发生不仅给病人造成巨大的痛苦,也给无数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近年来,虽然在脑卒中的诊治理论和方法有了较大进展,但临床疗效尚不尽人意。上世纪70年代以来,针灸、推拿等传统医学手段开始在脑卒中病人的康复中大显身手,并逐渐被世界医学界认可。80年代,现代康复理念引入中国,神经发育疗法、运动再学习等现代康复技术的兴起,极大地促进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和振兴。
在此时代大背景下,唐强教授和他的团队抢前抓早,于20世纪90年代率先引进了国际先进康复功能观及组织再生论,系统梳理和对比了中医康复方法与现代康复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脑卒中“针康结合”的医疗新理念,创新性地将头穴丛刺与神经发育疗法、运动再学习等现代康复技术结合起来,确定了针刺与康复同步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整体康复思路;同时针对脑卒中后运动、感觉、认知、言语、吞咽等不同的功能障碍,不断优化针刺与现代康复技术结合方案,最终确立了“针康法”操作技术规范。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机制研究中,唐强教授团队积累了5738例病例,建立了针康法治疗脑卒中病例数据库,证明了针康法总有效率达97.14%。同时发现“针康法”能够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重建,增加患者体内微血管的数目,维持血管、神经元、血脑屏障的动态平衡,帮助脑缺血后神经血管单元功能重塑;由此明显改善脑卒中病人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真正实现了“针康结合、动态治疗、整体康复”的脑卒中康复新策略。
上述“针康法”科研项目先后获得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省自然基金的资助,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黑龙江省人事厅及省教育厅重点学科——中医康复学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针康法”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康复重点专科协作组特色方法,被纳入国家中医行业《中风病中医康复诊疗方案》,在全国128家单位广泛临床应用,带动了我国康复专科、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在“针康”理论的指导下,唐强教授和他的创新研发团队共发表论文32篇,专著1部,3次写入国家规划教材,并系统研发了“穿戴式头穴治疗仪”,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
来源:医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