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下午,我校龙江中医讲坛第62讲在主楼求真讲堂举行。香港浸会大学卞兆祥教授、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沈剑刚教授先后为我校师生作学术讲座。副校长王喜军教授主持讲座。
在题为《中药复方研究的探索》的讲座中,卞兆祥教授从东西方医学起源讲起,阐述了以证据为核心的西医与以经验为根据的中医的差异。他以“麻子仁丸”为例介绍了中药复方的研究路线、临床试验报告规范、临床实践规范、研究规范,强调中药复方的研究要注重对其临床有效性、安全性的证明,并能够充分证明其作用机制。
卞兆祥教授现任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讲座教授,曾肇添中医药临床研究讲座教授,兼任协理副校长、创意研究院副院长、临床部主任,香港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他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与临床基础研究,是中药复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中医药临床试验方案报告规范、中草药临床试验注册规范等的主要起草者;在国外发表论文三百余篇,出版专著4部,参编专著6部,申报中国及美国专利80余项,获得授权美国专利8项、中国专利20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专利金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国际贡献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沈剑刚教授作题为《氧化应激与抗氧化治疗在脑卒中神经保护与脑功能修复的启示》的讲座。他分析了目前脑卒中治疗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溶栓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治疗方法,证明了过氧化亚硝酸盐是治疗缺血性脑损伤、血脑屏障破坏及神经细胞死亡的关键靶点,并介绍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及黃芩苷等中药有效成分、安宫牛黄丸等中药在脑卒中神经保护与脑功能修复方面的研究成果。
沈剑刚教授现任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研究生管理委员会主席,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中药组成员,兼任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等15个大学及医院的客座教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组成员、香港特別行政区健康与医学研究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澳门科学技术基金特邀评审专家、香港特別行政区医院临床伦理委员会成员。他在中医药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有30余年的经验;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中国、美国和香港40余项研究基金课题;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0篇、国家级专业杂志60余篇,在国际国内出版著作16部,获国际专利7项,曾获国内外多项研究成果奖。
|
副校长王喜军教授主持讲座 |
我校“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各层次人选、学科带头人以及部分师生代表聆听了讲座。
供稿:白雪飞 摄影/编辑:常滨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