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主页  学校要闻  院部动态  媒体聚焦  新闻专题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思想政治  学生活动  对外交流  人物风采  图说 
当前位置: 首页>>学校要闻>>正文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会暨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2020-08-31 16:32  

8月30日下午,学校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会暨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传达省教育厅有关会议精神,全面部署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各项工作和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校党委书记王福学讲话。校长郭宏伟主持会议。  

校党委副书记姚凤祯传达全省大中小学校(幼儿园)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精神。医务处、学生工作处、研究生院、佳木斯学院、教务处、武装保卫处、后勤管理处等部门负责人分别就疫情防控准备工作、秋季开学准备工作、教学准备工作、校园安全和后勤保障有关工作作汇报。  

王福学在讲话中说,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把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四心”要求记于心、践于行,把防止疫情向学校扩散、守护师生安康、维护校园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强化联防联控,踩实关键环节,采取管用措施,全校上下“一条心”发力、“一盘棋”推进、“一体化”落实,全力打好校园疫情阻击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招生就业、医疗服务、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并为秋季开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代表学校党委,向放弃节假日休息,坚持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和医护人员表示感谢,向“逆行”驰援抗“疫”前线的附属医院医护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王福学指出,当前我校全面复学在即,即将迎来秋季老生返校和新生开学,校园疫情防控将面临新一轮挑战,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更趋复杂、艰巨,工作压力更大。特别是我省进入秋冬季后,空气干燥且气温持续走低,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将增加疫情形势的复杂性和防控难度。针对这次新的“大考”,全校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务必要在思想上重视再重视,行动上落实再落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深刻汲取前期部分地区疫情反弹教训,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瞪大眼睛看问题,扑下身子找短板,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打赢我校秋季学期开学攻坚战和校园疫情防控保卫战。  

王福学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推进学校全面有序安全开学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要突出重点环节,落细工作举措,把握“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新形势、新要求,精密部署、精心准备、精准防控、精细教学,把疫情防控的措施做足、做到位,毫不松懈地抓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周密做好各项开学准备工作。要认真贯彻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要求,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落实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协同配合、联防联控,形成全覆盖、立体化的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格局。他要求全校各单位、各部门强化组织领导,压紧压实主体责任,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做到掌握政策精准化、管理措施规范化、服务保障人性化,坚决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同时希望全校师生员工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意识,服从、配合学校的防控管理,保持良好习惯,加强自身防护,落实疫情防控的相关责任和个人家庭健康守护责任,确保自身和家人健康安全,全面确保学校秋季学期开学期间疫情防控、教育教学等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郭宏伟主持会议并就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做好学校当前各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我校前期的疫情防控虽然成效显著,但秋季开学的工作任务仍然艰巨,全校上下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坚持全校“一盘棋”,将秋季开学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把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做到细之又细、实之又实、慎之又慎。二是要担当作为,压紧压实防控责任。全校各单位要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主动担当作为,密切掌握师生员工健康状况和行动轨迹,落实核酸检测应检尽检;着力强化应急处置,加强网格化、区域化管控;强化人文关怀,关心在校人员学习生活状况,落实医疗救助、心理疏导等各个环节的岗位职责,立足岗位,全员防控。三是要形成合力,加强协作联防联控。各部门要畅通沟通渠道,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预案,加强演练,补齐短板,全力构建协调有序的联防联控管理体系。四是要统筹规划,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我校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又面临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全校上下要迎难而上,凝心聚力,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学校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省部局”共建,“双一流”建设、第五轮学科评估、“十四五”规划编制、教育教学、科技创新、医疗服务等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在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努力保持学校发展势头不减、前进速度不变。  

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全体正、副处级干部和学生辅导员参加会议。  

供稿:常滨毓  

编辑:李博宇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